
新賓大米-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硒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
時間:2020-09-04 10:49:21 來源: 作者:
企業(產品)歷史文化
新賓縣境內最早出現水稻是約渤海國時期,乾隆八年(1743年)乾隆第一次永陵祭祖后出現貢田,形成早期貢米制度每年朝貢。尤其以響水河大米最佳。據《滿洲開發四十年史》記載:“明治八年前后(1865年左右),朝鮮人越過鴨綠江進入滿洲,最初開始栽培水稻,后來擴大到奉天?。ǚ钐焓∨d京即為今新賓地區)及周邊地區。”新賓縣是滿洲地區水稻種植的起源地之一,最初由朝鮮人開始試種,開啟了滿洲水稻種植的歷史。
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朝鮮族人在桓仁縣下甸子開始大范圍種植水稻,清光緒二年(1876年)在新賓縣紅廟子、旺清門、響水河等開始大范圍種植水稻。當時水稻品種有紅毛子、紅光頭、早了租、大叩租。20世紀30年代形成了規?;N植的雛形。 皇帝興京(新賓)祭祖。祭祖期間,地方供應膳食;新賓地方官員將甄選的上品稻米敬獻給皇帝。素來尊崇養生的皇帝品嘗后,深覺此米清甜綿軟,芳香四溢,甚是美味,龍顏大悅,遂親赴稻米原生地;這里群山環抱,江水豐盈,流灌玉田,猶如仙境,遠山似有龍鳳之象,驚喜萬分,賜名“龍鳳山”,并將這片祖田冊封為“皇家御用之田”,欽令專人駐守,代代相傳。此后,積極推行高句麗水稻耕法,尋數茂風清、泉水長流、落葉紛紜、黑土富饒的富爾江畔小盆地開荒墾地,種出上品稻谷?;实墼O稻耕賽制,遴選極優稻米,封為“一品”金稻,大賞耕種將士。

地域環境
新賓縣地貌類型屬于構造侵蝕的中低山區,境內峰巒疊嶂,山丘起伏,群山綿延,呈現為八山半水一分田,半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。地勢特點為東高西低,由東、北、南向中間傾斜,而又向西和緩漸次降低。受山區的地貌影響,新賓縣形成了晝夜溫差大,雨量集中,霧露較大等特點,形成不同的小氣候區域,蘊育出“新賓大米”獨特優良的品質。新賓縣境內土壤共有6個土類、9個亞類、43個土屬、83個土種。土壤類型:暗棕壤土、棕壤土、白漿土、草甸土、水稻土、沼澤土。新賓土壤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間,其耕性和肥力較好,通氣、透水、供肥和保肥能力適中,pH值是水稻生長的最佳區域值,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了基礎保障。土壤有機質總體含量處于中等偏上水平,是保證土壤的肥力有利因素,堿解氮總體含量處于較高水平,水稻易出現倒伏和感稻溫病現象,速效鉀總體含量處于中等偏低水平,是大米中鉀元素偏低的原因之一。
新賓縣境內溪水縈繞,水源豐富、水量充沛、水質良好。新賓縣境內無污染源,水質保持在原生態狀態,素有“甜水”之稱,形成了大米晶瑩潤滑、綿軟略甜的特點,為“新賓大米”的生產提供了優質的水源保障。


產業發展
新賓縣有水田面積8700公頃,約13萬畝,水稻畝產400-450千克/1畝,富硒水稻種植面積達30000畝,水稻總產量達15000噸。2015年新賓生態富硒大米,種植面積100畝。2019年1月17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“新賓大米”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新賓縣有水田面積8700公頃,約13萬畝,水稻畝產400-450千克/1畝,富硒水稻種植面積達30000畝,水稻總產量達15000噸。2015年新賓生態富硒大米,種植面積100畝。2019年1月17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“新賓大米”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

生產企業:新賓滿族自治縣硒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
公司電話:13841390612
地標目錄
![]() |
|
![]() |